姓氏概述
沙[沙,读音作shā(ㄕㄚ)]
沙姓是一个来源较为广泛的姓氏,其影响较大的是出自两周时期宋国国君宋微子之后。相传,宋微子在西周初年被作为商朝的传人分封于宋后,子孙世袭宋国君主之位,并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生息繁衍。后来,微子的后代又在宋国境内进一步分封,将一位宗室的后裔分封于沙邑(今河南金陵一带),这支被分封的人便以封邑的名称为姓氏,姓沙,从而成为较早的一批沙姓人。除此而外,又相传古代有沙国,神农氏时有一个部落的名称是夙沙氏,唐代以后不少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改姓中原姓氏,等等,他们的后代都有人以沙为姓。
沙姓在历史上相继形成了汝南、东莞等郡望。著名的堂号有汝南堂、东莞堂、济民堂等。
宗族先贤在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了历代沙姓名人17名,占名人总数的0.04%,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280位;沙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04%,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218位;沙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.09%;排在并列151位;沙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.06%,排在并列176位。
沙姓历代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有:汉朝増国相公沙穆;宋朝名将德安太守沙世坚;元朝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沙全;湖广行省右丞沙班;明朝知县沙玉;清朝画家沙馥;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沙千里,书法家、艺术教育家沙孟海。
目前在上海图书馆收藏沙氏家谱1部,浙江图书馆收藏沙氏家谱2部,河北大学收藏沙氏家谱一部,蓬莱博物馆收藏沙氏家谱1部,全国其他单位和美、日等国的图书馆收藏沙氏家谱9部,我沙氏家族网收藏沙氏家谱完整6部,不完整有序文部分的27部。
沙姓人群的血型分布资料为:O型:32.4%;A型:28.1%;B型:30.2%; AB:型9.3%。
沙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渊源的姓氏,其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七位,当代沙姓在中国姓氏排名中列为216位大姓(2006年统计资料),在山东和东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安徽、广东等地较为集中。当今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.032%,总人口大约在49.2万左右。